职业培训师的圈子里,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:
有人每次开课都要靠机构推流,学员来了又走,像流水一样留不住;
有人却能让学员追着报课,甚至主动拉同事、朋友来听,成了“自带流量”的讲师。
差别就在于“有没有铁杆粉丝”。
铁杆粉丝不是“听过课的人”,而是“认可你、信任你、愿意为你发声”的人。他们能帮你裂变新学员,能在你推出新课时报第一个名,甚至能在你遇到质疑时站出来挺你。
打造铁杆粉丝,靠的不是“讨好”,而是“精准输出价值+深度连接+长期信任”。做好这三件事,你的粉丝会越来越“铁”。
一、用“不可替代的内容”勾住人:让学员觉得“非你不可”
学员不会因为“你讲得还行”就成为铁杆粉丝,只会因为“你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”而离不开你。内容是根基,有“独特价值”的内容,才能让人记住你、依赖你。
1、内容要“聚焦痛点”,而不是“覆盖知识点”
(1)只讲“自己最擅长的窄领域”。别想着做“万能讲师”,什么课都接。比如有人专注“销售谈判中的价格博弈”,有人深耕“新生代员工管理”,领域越窄,越容易成为“这个细分领域的专家”。学员遇到这类问题,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你。
展开剩余89%(2)把“理论”翻译成“学员的日常场景”。讲管理课别只说“要授权”,要说“当员工犯错时,不说‘你怎么连这都做不好’,而说‘你觉得下次怎么改进能更好’——这就是授权的第一步”。用学员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做案例,他们才会觉得“这课对我有用”。
(3)提供“能直接抄的工具”,而不是“听完就忘的道理”。比如讲“时间管理”,别只讲“四象限法”,要给学员“每日3件事清单模板”“会议时间控制表”;讲“客户跟进”,直接给“3天/7天/30天跟进话术模板”。工具越具体,学员用得越顺手,越会觉得“离不开你”。
有个讲“门店业绩提升”的讲师,每次课后都会给学员发“客流少的时候,店员该做的5件事”“下雨天如何挽留进店客户”等实操清单。学员回去就能用,用了有效果,自然会追着他的新课报名。
2、让内容“带个人标签”,让人记住“你是谁”
(1)在内容里加入“自己的故事和观点”。比如讲“创业失败经验”时,说“我当年开公司,因为没签竞业协议,核心员工被挖走,差点倒闭——所以今天这节‘劳动合同风险’,每个字都是我用钱买来的教训”。真实的经历比空洞的理论更有感染力,也更容易让人记住你。
(2)形成“独特的表达风格”。有人讲课喜欢用“顺口溜”帮学员记忆(比如“客户说贵别着急,先问预算再对比”),有人擅长用“反向提问”引发思考(比如“你们觉得‘客户说考虑一下’,真的是在考虑吗?”)。风格越鲜明,学员越容易在众多讲师中记住你。
(3)让“学员的案例”成为内容的一部分。每次课后收集学员的“落地反馈”,比如“用了你讲的‘异议处理话术’,我昨天签了个3万的单”。下次讲课时把这些案例加进去,说“这是上一期学员小张的真实经历”。学员会觉得“这课和我有关”,也会更有动力在课后给你反馈——因为他们想成为“下一个被提到的案例”。
学员记不住“讲得好的讲师”,但会记住“那个总用顺口溜,还讲过小张案例的讲师”——个人标签是让你从“模糊的群体”中跳出来的关键。
3、内容要“持续迭代”,让人觉得“你一直在进步”
(1)每开一次课,就更新20%的内容。根据学员反馈调整案例(比如把“传统企业案例”换成“新能源行业案例”),补充新的工具(比如加入“AI写销售文案的3个技巧”)。学员第二次听你的课,发现内容有新东西,会觉得“你一直在研究,值得追随”。
(2)公开“自己的学习过程”。在社群里发“最近在读《XX书》,里面有个观点对‘客户分层’很有启发,下次课会加进去”,或者“上周去XX企业调研,发现他们的‘晨会流程’很高效,整理成模板了,晚点发群里”。让学员看到你“一直在输入”,会更信任你的输出。
(3)针对“老学员”提供“进阶内容”。比如基础课讲“销售话术”,给老学员的进阶课讲“大客户决策链分析”,甚至开“闭门会”,只允许上过3次课的学员参加,分享更深度的案例和方法。老学员会觉得“跟着你能一直学到新东西”,忠诚度自然高。
没人愿意追随“停滞不前的人”——你的内容一直在进化,学员才会一直跟着你。
二、用“深度互动”留住人:从“师生关系”变成“伙伴关系”
光有好内容还不够。很多讲师上完课就消失,学员慢慢就忘了你。但那些能和学员“深度连接”的讲师,学员会把他们当成“自己人”,甚至“朋友”。
1、课后“主动找学员要反馈”,而不是“等学员找你”
(1)课程结束当天,发一条“针对性提问”。别群发“你觉得课怎么样”,要具体:“今天讲的‘客户转介绍方法’,你觉得哪一步最难落地?我可以再给你发个案例。”精准的提问能让学员感受到“你在乎他的感受”,而不是“走流程”。
(2)对“没听懂的学员”单独跟进。课堂上发现有人皱眉、走神,课后主动私信:“刚才讲‘库存管理’的时候,看你好像有点困惑,是不是哪里没听懂?我用5分钟给你再讲一遍?”这种“关注个体”的举动,会让学员觉得“你很贴心”。
(3)收集反馈后“给回应、给改进”。比如学员说“案例太少”,下次课就多补2个案例,并且告诉大家:“上次有学员说想看‘餐饮行业的案例’,今天特意加了2个,大家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。”让学员知道“他的意见被重视了”,会更愿意和你互动。
有个讲师的做法很特别:他会给每个学员建一个“学习档案”,记录他们的行业、痛点、课后反馈,甚至生日。学员过生日时发一句祝福,下次开课时提一句“上次你说的那个问题,我找到解决方案了”——这种“被重视”的感觉,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。
2、用“小而密的互动”替代“偶尔的群发”
(1)建“精准的小群”,而不是“几百人的大群”。按行业分组(比如“零售学员群”“制造业学员群”),或按课程阶段分组(比如“基础课学员群”“进阶课学员群”)。小群里大家更容易交流,你也能更精准地分享内容(比如给零售群发“节日促销方案”,给制造业群发“车间安全培训案例”)。
(2)每周在群里做“轻互动”。比如周一发“本周一个小挑战”(“试着用上周讲的‘3句话破冰法’和客户沟通,周五来分享效果”),周三发“一个小工具”(“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模板,拿走不谢”),周五发“学员反馈合集”(“上周小李用‘异议处理话术’签了单,看看他怎么说”)。频率不高,但能让学员每周都想起你。
(3)记住“学员的小事”,在互动中提起。比如学员在群里说“最近在筹备新店”,下次互动时问一句:“你的新店开业了吗?需要‘开业引流方案’的话,我可以发你一份。”记住别人的小事,比送昂贵的礼物更能拉近距离。
大群容易变成“死群”,小而密的互动才能让人感觉到“群里有温度”——学员在群里有归属感,才会一直留在你身边。
3、给学员“提供帮助的机会”,让他们觉得“自己很重要”
(1)让学员参与“内容创作”。比如在开新课前,在群里问:“我正在准备‘客户投诉处理’的课,你们遇到过最棘手的投诉是什么?我会选3个做成案例,署名感谢。”学员会觉得“自己为课程贡献了力量”,对课程的认可度更高。
(2)邀请老学员做“分享嘉宾”。比如开“学员复盘会”,让上过课且有成果的学员讲“我是怎么用老师的方法提升业绩的”。老学员会觉得“被认可”,新学员会觉得“方法真的有用”,一举两得。
(3)遇到问题时“向学员请教”。比如你想了解某个新行业的情况,可以在群里说:“最近想研究‘跨境电商的培训需求’,有没有做这行的学员?想请教几个问题,请你喝杯咖啡。”适度“示弱”会让学员觉得“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讲师,而是平等的伙伴”。
让人产生忠诚度的,往往不是“你帮了他多少”,而是“他帮过你多少”——当学员觉得“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有价值”,就会更愿意投入。
三、用“长期信任”绑定人:让学员觉得“你很靠谱”
铁杆粉丝的核心是“信任”。学员相信你“不会坑他”“会为他着想”“能一直帮他”,才会成为你的“铁杆”。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,需要在长期相处中,用一件件小事积累。
1、“不夸大效果”,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
(1)课前“说清课程能解决什么,不能解决什么”。别为了成交说“听完我的课,业绩一定翻倍”,要说“这课能帮你掌握3个客户跟进的方法,按方法做,大概率能提高成交率,但具体效果要看你练多少”。降低预期,反而会因为“超出预期”让人更信任。
(2)答应学员的事,“当天给回应,不拖延”。比如学员问“有没有‘新员工培训计划模板’”,哪怕你手头忙,也要说“今天下班前发你”,并且准时做到。一次拖延可能不会怎样,但多次拖延会让人觉得“你不靠谱”。
(3)自己不擅长的领域,“坦诚说不知道,并推荐别人”。有学员问你“股权设计”的问题,如果你不懂,别说“我可以讲”,要说“这不是我的擅长领域,但我认识一位做股权的老师,我把他推荐给你”。坦诚比硬撑更能赢得尊重。
学员不怕你“不完美”,怕的是“你不老实”——靠谱的人,才值得长期追随。
2、“把学员的成功,当成自己的事”
(1)跟踪学员的“落地效果”,主动提供帮助。比如学员说“用了你讲的方法,客户还是没签单”,别只说“继续努力”,要追问“具体卡在哪个环节?我帮你分析下”,甚至发一个类似的成功案例给他参考。让学员觉得“你在乎他的结果,而不只是收了钱就完事”。
(2)学员有成果时,“比他还开心,帮他宣传”。学员在群里分享“用你的方法签了大单”,你要第一时间祝贺,甚至帮他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:“我的学员小张,用‘异议处理法’签了5万的单,太厉害!”学员会觉得“你真心为他高兴”,对你的好感会加倍。
(3)给学员“介绍资源”,帮他解决课程外的问题。比如知道A学员是做软件的,B学员刚好需要软件,就牵个线:“A的软件很适合你的企业,我把他推给你,你们聊聊。”当你不仅能提供知识,还能提供资源时,学员会觉得“你是他的‘贵人’”。
没人会对“只认钱的人”产生忠诚——当学员觉得“你真心希望他好”,信任就会越来越深。
3、“在关键时刻,站在学员这边”
(1)学员遇到质疑时,“用事实帮他说话”。比如有学员说“按你的方法做,被领导骂了”,别撇清关系,要说“我理解你的委屈,这个方法在XX企业试过,当时他们领导是支持的,可能你们领导的想法不一样,我教你怎么跟领导解释”。站在学员这边,而不是“明哲保身”。
(2)行业有变动时,“第一时间提醒学员”。比如政策调整、新趋势出现,你要在群里说:“最近XX政策变了,对咱们做销售的有3个影响,我整理了应对方法,发在群里了。”让学员觉得“你会为他考虑风险,帮他避坑”。
(3)学员有困难时,“力所能及地帮一把”。比如学员公司遇到危机,在群里求助,如果你有相关经验,可以说“我之前帮XX公司处理过类似情况,有3个关键点可以注意……”哪怕只是几句建议,也会让人觉得“你很暖心”。
信任的建立,往往在“关键时刻”——当学员觉得“你会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”,就会把你当成“自己人”。
讲师的铁杆粉丝,不是靠“营销技巧”刷出来的,而是靠“价值+连接+信任”慢慢养出来的。
内容有独特价值,学员才会“需要你”;
互动有温度,学员才会“喜欢你”;
长期靠谱,学员才会“信任你”。
这三件事,看似简单,却需要日复一日地做。但只要坚持做,你会发现:
不需要拼命推广,就有学员主动报名;
不需要费心维护,就有学员帮你转介绍;
甚至在你推出新产品时,会有一群人说“我相信你,我买”。
这,就是铁杆粉丝的力量。
而你要做的,就是从现在开始,把每一次课程、每一次互动,都当成“积累信任”的机会。
时间会给你答案。
发布于:福建省配资平台选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